佛教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 > 素食健康
佛教常识
佛教经典
素食健康
寺院巡礼
历代高僧
怎样才能做个快乐素食者?
时间:2011/07/07   作者:佚名   人气:6572 
  1. 思想教育
  必须先从观念上作改变。我们先重新反省检讨每天究竟吃了些甚么来维持生命?许多人可能一生中也没有想过这问题。我们须质问:甚么是适合自己的食物?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懂得回答:这些食物必须好味道、健康、卫生、饱肚、廉价(如果你很富有,这一点可以剔除)。但接著我们又须再追问,那么我现在天天吃的东西,是否合符上述标准?……
  这样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未必会使你最后得出「素食才是最佳选择」的结论。不过,自我追问,可以让我们较关怀留意自己的身体。我们常以为,既然人皆为己,那么理论上,我们一定给予自己最好的照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进食只是为了驱除饥饿感及满足舌头的享受而已,可悲的是,人更常是舌头的奴隶,跟许多人只是自己性器官的奴隶一样。
  生命其实充满著许多自欺欺人的故事。
  2. 减肉量、少食多餐
  如果你不完全接受反对肉食的思想,但接受暴饮暴食与过多的肉食对你有害无益,你可以考虑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果进食量,或放弃陆地肉类,做个「半素食者」。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少食多餐,我们胃部的容量便会渐渐缩细减少,胃部因为毋须一次过消化大量及种类众多、性质回异的食物,患上胃病的机会较少,消化系统也能更有效地吸收营养。此外胃部容量收缩,使饥饿感不会像以前的强烈,胃部因为消化工作较轻松,毋须从脑部抽调大量血液,饭后恹恹欲睡之感大减。
  3. 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
  想活得健康,应该把早餐安排得最丰富,如果一日三餐是十分的话,早餐最少要占四分或五分,午餐晚餐各自三分或两分。不过按照现代生活方式,晚餐常是家人共叙天伦或饮宴社交活动,把晚餐安排得最为简朴,似乎不近人情,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值得努力改变晚餐吃肉、吃饱的习惯。
  4. 七日成功的开始
  如果你有兴趣成为完全素食者,但又担心不能适应,可以选择某一段日子(如较长的假期)中的七天,尝试在七天之内完全不沾肉食,但可以吃乳酪类食物。这种做法类似佛教组织的短期出家,素食的七天则最好在家中进行,因为较为容易安排食物。
  在起初的几餐,可能你会觉得很新奇,但三天后,未习惯素食的你,或因烹调方法过份清淡,你可能会辗转反侧,很想再尝肉味,或感觉身体有气 力,营养不足,这种情况有生理及心理原因,均十分寻常,但如果能够继续,到第六、七天,你便感觉满身清轻,与禁食有近似经验。
  当然,如果可以,你更可以尝试禁食,许多人以七天为限,其间可喝水,吃生果或喝牛奶(或豆奶),但禁食七天要很大意志,有病的人更不可以。折衷方法是可以先禁食两三天,然后素食三四天,方行出禁,回复以往生活习惯。禁食以第三天最辛苦,有些人更有死去活来之感,必须留意。
  如果你成功完成七日素食生活,你可能会发觉原来你不必依赖肉食也可以生存,而且身体有清轻的感觉,教人愉快,其中的乐趣,要亲身经历方可明白。
  5. 让身体适应
  初开始素食的人,容易在头两三个月中生病,如容易著凉,或肚泻,或腹腔鼓气,又或头晕,皆是身体对新的饮食习惯未完全适应,未掌握健康素食之道,又因多吃豆类食物,使腹腔鼓气,再加上旁人的怀疑与质询,使许多初阶段素食者疑虑素食是否传言中的健康,最后因抵受不了肉类食物的引诱,而放弃素食。
  人对食物的反应是依随「刺激  反应」的机制的,如行为心理学的实验,当每次狗进食均先摇铃,久而久之,狗一听到铃声,口腔便会分泌唾液一样。当我们习惯多年以肉食为主粮,一旦见到肉食,或嗅到肉香,便会食指大动,身体各部份传递出进食的信息,初阶段素食者不能一时间改变这种习惯,对肉食仍有强烈反应,是人之常情。
  解决办法是尽量不让自己空肚,当肚饱时,肉食的吸引便会降低,于一段日子之后,吸引力便渐渐微弱下去,最后完全消失。一般人在素食一年后,已能视肉而不见,有些人更生起厌恶情绪。
  6. 注重营养
  必须学习为自己安排饮食,初阶段素食者应尽量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豆类、生果、谷物。在杂食的时候,我们可能常常只吃几种蔬果,例如白菜、菜心、橙、苹果、粟米和薯仔等,而不以为然,但当素食开始后,只有多吃不同种类,才会增加吸收不同营养的机会,达致均衡。同时,也因为如此,才可以使食物味道多元化,可能此时,你才发现原来不同蔬果的味道均不同,而且味道细致,并不像肉食般粗枝大叶,而且更会发现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蔬果品种。
  素食者不能是「营养盲」,因为我们无时无刻要面对被指「偏食」的批评,虽然,更多的杂食者对自己每天所吃进肚的食物究竟有多少营养,会一无所知,但素食者为了说明自己没有选择错误,并非盲从潮流,贪新鲜五分钟热度,素食者必须对自己的食物有清楚的认识。当然,现代生活中,人们大都忙碌不堪,没有多少时间搜集有关资料,但为了不致堕进「偏食」的困局中,我们必须为自己安排有足够营养的食物。
  没有甚么俗世事情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忙碌可能是障碍之一,但不可以成藉口。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关闭】 【顶部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