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春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门春秋 > 真身宝塔
法门寺简介
历史沿革
历代高僧
真身宝塔
领导关怀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Email:fms@famensi.com
传真:0917-5254146
QQ:76940583
地宫的发掘
时间:2011/07/04   作者:佚名   人气:24766 
1981年的仲夏,连绵的阴雨为干旱的北方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然而,对于历经了400多年风雨的法门寺明代砖塔而言,却无异于灭顶之灾。8月24日中午10时24分,一声轰然巨响,震动了古周原——法门寺明代八棱十三级砖塔半壁坍塌了。随着这声巨响,人们看到的法门寺塔只剩下一半巍然屹立于周原大地上,一时成为奇观。随着这声巨响,这里立即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佛教组织纷纷向中国佛教协会和法门寺院发来电函,表示深切的关注。
宝塔坍塌后,塔上所藏佛经、佛像纷纷跌落在雨中。法门寺住持澄观法师与当时驻寺的法门寺文管所工作人员冒雨全力抢救出铜佛像48尊,佛教经典《毗卢藏》16卷(残),《普宁藏》11卷(残),其它经书395卷(残),及少量宋、元和明清时期的私人刻经。又有铜舍利塔一座,高二尺许,中有锦包,包有小宝石、玛瑙珠等;又有民国二十八年《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工程纪略》数册。
岌岌可危的法门寺半壁残塔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在第2至第12层残塔佛龛内尚遗留有许多佛经和佛像,为了保护文物,保证周围群众安全,1986年春天,政府决定拆除残塔。在边拆除边清理的过程中又发现铜、石佛造像56尊;《毗卢藏》四卷(残),《普宁藏》183卷;清代《妙法莲花经》7卷;民国时朱子桥等人手抄石印的经文200余卷。就这样边拆边清理至年底完工。同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由于原来的塔基被地震、地下水破坏,建造新塔之前必须重打地基,省政府责成省文物局组成考古队,负责重建前的地基清理工作。
1987年2月底,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门寺塔重建前的清理工作由省、市、县三级文物考古部门组成的考古队全面负责,2月至3月间,考古工作者在塔基上层填土中清理出不少残碑断碣,石质佛像和佛塔,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发现是金代《金烛和尚焚身感应之碑》和《金代藏经碑》,这对于研究法门寺历史以及长安佛教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扶风一带民间一直流传着法门寺地宫有宝藏的传说,而历史资料也对法门寺有所记载。宋代人邵博在他的游记中记载法门寺塔下有唐代地宫,藏佛手指骨,唐时多有宝器。明隆庆年间,法门寺唐代所建四级木质宝塔倒塌,明万历年间重修宝塔时曾有人窥探过地宫,《扶风县志》记载当时人所见地宫深数丈,修到精工,金碧辉煌。水银为池,泛金船其上,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在大规模清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法门周围的村庄里召开了7次座谈会,向健在的老人请教有关地宫的传说,以及民国时修塔的情况,但是,关于塔下宝藏,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其后,所有的清理工作严格按考古程序进行着,到离地面大约一米时,发现了两个相叠的塔基遗址;一个是方形的唐代木塔塔基,周围有一圈排列整齐的大石条;一个是圆形的明代砖塔基槽。1987年3月20日,考古人员清理出明代塔基基槽。4月3日上午10时,在明塔中间井筒底部发现了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板,清除去表面的浮土,石板中央现出一尊线刻的雄狮,身体半蹲半踞,微张的巨口中衔着一个大铁环。雄狮左蹄前侧的汉白玉石板一角已碎成两块,用白灰粘合,有挪动痕迹。考古工作者挪开石块一角,用手电探视,看见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其后的发掘证明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地下大千世界的一部分。为了明确它的构造及具体分布,钻探专家对这个未知的世界的外围进行了全面钻探。4月4日,在塔基的正南面,考古工作者终于找到了塔下地宫的入口。地宫入口处宽达2米,为砖彻的斜坡踏步漫道,共19级,踏步漫道长5.6米,第一级台阶用青石板铺成。台阶上“金钱铺地”,大大小小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五铢钱堆积了厚厚一层。台阶下是一个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75米的平台,平台后有8块巨大的封门石,起去封门石,地宫的第一道石门便暴露出来。
打开锈蚀千余年的铁锁,便进入了甬道。在甬道的尽头,有两通碑石 碑,一个是《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碑文记载了古印度阿育王安奉佛指舍利于法门寺,以后为历朝拥戴及唐代诸帝迎送、供养的历史盛况。另一通《献物帐》碑则是记载地宫所有宝物的质地、尺寸、大小、重量以及供奉人姓名的详细帐单。
在两通石碑的后面是第二道石门。这是一合双扇石门,石门两扇各线刻手扬拂尘、手捧净水瓶的菩萨一尊,其线条和造型是典型的唐代线刻人物。门上同样有一生锈的大铁锁。打开这道石门,便是地宫前室。用大理石砌成的长长的洞室,由于塔体的巨大压力,地震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地宫天顶部分到处显出损毁的迹像。这里依旧是金钱铺地,上面放置大堆大堆镶满金银珠宝的丝绸织物,满地凌光闪耀,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供奉佛祖的丝织品包括极其珍贵的金丝袈裟,以及历代帝王、后妃、公主施舍供奉的大批衣物、鞋帽、被褥等达数百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则天赏赐的一件绣裙。在前室中央被大堆丝绸围绕、覆盖的是一座汉白玉雕刻的四铺菩萨阿育王塔。洁白如雪的塔身在幽暗的地宫大堆褐红色丝织品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华贵。塔身四面,每面浮雕彩绘两尊菩萨,是标准的唐代仕女形象,令人惊叹的是那朱红色的裙裤和粉绿色的披带,那鲜艳夺目的色泽似乎刚刚画就的一般。菩萨微微斜倚的身姿,半裸的上体,把女性那种端庄、妩媚、极富魅力的体态,十分概括、简练、地表现了出来,那种美感、超越了佛法的庄严,让人叹为天上人间。塔顶呈宝刹型,塔里面是重重叠叠丝绸包裹着的铜浮屠。浮屠为方形,分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外面有逐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的正中设弧形踏步。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方,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作人字形斗拱。塔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顶,每面铸出瓦垅,角檐起翘。塔刹高耸,塔刹上有六个相轮由下到上依次渐小,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及宝珠。地宫前室后壁是挂着铁锁的石门。左右门扇上各雕塑、彩绘金刚力士一尊,一执剑、一执斧,豹头眼,燕领虎须,腰圆膀粗,身披铠甲。
打开第三道石门,进入地宫中室,迎面是一顶巨大的汉白玉灵帐,灵帐四周雕刻繁复细腻。帐身布满千姿百态的浮雕造像及各式彩绘花纹。帐身披三领金光耀眼的纯金罗纹线与丝线交织的大红罗地蹙金绣袈裟。袈裟旁边放一双光彩夺目的用金、银丝编织的绣鞋。灵帐前是一座巨大的鎏金铜熏炉,旁边竖立一只光洁细腻的八棱秘色瓷净水瓶。在一只朽坏的金银棱檀香木箱子里,是一尊通体挂满珍珠缨络的鎏金银捧真身菩萨。这尊银质鎏金佛像高约40厘米,重1928克。整个造像的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面为鎏金珍珠装菩萨,高挽发髻,上身裸露,神态端庄,身上斜披帛巾,下体着羊肠大裙,通体缠绕颗粒饱满硕大的珍珠缨络。下面为细腰鼓形莲座。菩萨双手捧一巨大的荷叶,叶上搁金匾,匾上錾文曰:“奉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岁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庆日记。”这尊菩萨是懿宗生日大庆时,高僧澄依为其大寿专门打造的。后来法门寺佛指舍利迎入皇宫,就安放在这尊菩萨双手捧持的荷叶上。
在一只檀香木箱子里,有一叠叠细腻精致、华美绝伦的淡绿色瓷器,这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秘色瓷”。这一旷古发现解开了中国陶瓷史上“秘色瓷”的千古之谜,数千年来它只是见诸典籍、诗文,而一直未见实物,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
在檀香木盒的前面,有一具高达半米的巨大的鎏金银熏炉。其雍容华贵,气宇轩昂,显示出大唐王朝辉煌灿烂的文明与气度。熏炉上部烟薰的痕迹,让人想见千年之前真身舍利奉还地宫时,缕缕熏烟飘出长安,一路飘向法门寺的情景。
在中室后侧东西两角,分别盘座着两尊高大的汉白玉持剑天王。中室的后壁上又有一道石门,这便是地宫第四道石门。两个门扇上有浮雕天王。这道石门后面,便是地宫后室。
整个大理石砌成的地宫后室中,满眼是一片金碧辉煌,重重摞摞的金银器皿,珠玉宝石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满眼的金银珠玉,流光溢彩,人们如同置身于童话仙境般灵奇美妙。这就是明代与民国时两度被人窥视过的地宫后室。整理中,人们对照唐代物帐碑检查时发现,这里共汇集着大大小小两千多件皇室金银器及各种珠宝玉石。而最引人注目的当是放置在后室北部的八重宝函。大唐诸帝虔诚奉佛,极尽供养,欲求长寿,江山永固的实物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
前已叙及,法门寺唐代地宫修建的下限时间最迟不过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当时开元三大士还未来唐,印度纯密尚未传入中国,地宫自然不可能按唐密曼荼罗仪轨修建。但自从纯密传入后,特别是唐代懿、僖两宗皇帝在会昌法难后不久,迅即修复寺塔及地宫,并由大兴善寺、青龙寺的大阿阇黎如智慧轮、义真、海云等主持或参与,就原地宫建筑,按曼荼罗仪轨来布置。《志文碑》载:“以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得舍利于旧隧道之西北角。”据此,则真身舍利在武宗会昌毁法,即公元844年之后27年,才在地宫旧隧道之西北角发现,接着三年之后,即“(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归安于塔下之石室”,即公元874年,才安奉真身舍利于地宫。地宫虽然是原有的,但隧道却有新旧,如无新旧隧道,何来《志文碑》所云“旧隧道”?由此可知,安奉真身舍利时,虽用的是原地宫,但隧道仍有所改变,至少说明不是原封不动地用原地宫,而是有所调整布置的。
法门寺地宫是供养佛指舍利的道场和坛场,唐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日地宫封闭前做过盛大的舍利供养法会,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遗迹。在发掘时曾发现一些文化迹象例如地宫踏步及甬道地面铺撒铜钱25000余枚,这是封闭前的财供养。后室中部所置鎏金卧龟五足朵带银熏炉盖顶积有厚厚一层熏香的烟灰,这是封闭前修法燃香的痕迹。还有后室八重宝函二、三、四(从内到外)层内所盛茶色液体(疑为香水)等等。地宫的壁面涂抹一层黑色涂料,这是修密法时用黑土涂坛之意。地宫不仅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坛场,按照唐王朝的本愿,如《志文碑》所说:“想金扃之永闭,……知妙体之常存……”是想作为永久性的坛城而建设的。所以它是按照唐朝帝王陵寝的建制,“归安于塔下之石室”。规格是极高的,正如《志文碑》所说:“玉棺金箧,穷天上之庄严;蝉翼龙纹,极人间之焕丽”,“叠六铢而斥映,积秘宝以相鲜”。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关闭】 【顶部
上一篇: 佛本生故事
下一篇: 八相成道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